2022, 17(1):1-5.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1
摘要:为分析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旱涝急转交互作用的响应规律,开展了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单涝(渍)、单旱和旱涝急转等不同水分处理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大豆叶片叶绿素、植株高度的变化响应规律及最终产量损失规律,分析了旱涝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初步揭示了基于旱涝急转的大豆灾损规律。结果表明:花荚期和鼓粒期旱涝急转对于大豆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和最终导致的灾损幅度要明显大于单涝(渍)、单旱组;旱涝急转与单涝(渍)、单旱相比,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胁迫有明显的联合削减效应;大豆实荚数的减少是花荚期水分胁迫造成灾损的主要因素,而鼓粒期水分胁迫导致大豆实荚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共同造成产量减产;与鼓粒期相比,花荚期的生长发育对水分胁迫更为敏感。实际农业生产中,如大豆花荚期和鼓粒期前期已发生干旱事件,则应尽量避免后期再发生涝渍事件。本研究可为探究淮北平原区大豆旱涝急转灾损机理,制定适宜的面向旱涝急转的区域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022, 17(1):6-8,12.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2
摘要:为解决溢洪道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较为严重的问题,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模拟溢洪道水流流态,分析了水流流态、掺气水深和压力分布情况,对起始工况闸门开启方式、闸门开启顺序进行了运行管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闸门开启顺序:4#→2#、6#→3#、5#→1#、7#时水舌均匀且远离溢洪道,有效降低了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控制闸门开启顺序和开度,可有效消除或减缓闸下水流不对称扩散影响,从而消除或减缓回流产生,可达到闸下流态良好,流速较为均匀的良好运行状态 ,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022, 17(1):9-12.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3
摘要:长江每年都会经历洪水期和枯水期,河道会发生较大的冲刷和淤积,甚至会发生崩岸等险情,需要对河势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分析。文中以东流河段为例,采用水文测验、特征线比对、断面套绘和 GIS 冲淤计算等方法对河道进行研究,总结了东流河段近年来河势的演变特点为上段淤积,中段冲刷,下段淤积,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该结论具有代表性,为长江河道治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
2022, 17(1):13-15,2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4
摘要:采用双管法高压旋喷灌浆对砂卵砾石地层进行防渗处理,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灌浆方式和施工工艺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灌浆后的防渗墙体完整、连续和强度高。围井抽水试验及墙体钻孔注水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体抗渗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预期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双管法高压旋喷灌浆对砂卵砾石地基进行防渗处理技术可行。
2022, 17(1):16-19.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5
摘要:通过对桃源河水库工程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溢洪道布置方式的合理性和优化的可能性。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方式进行泄洪。受坝址选择的影响,溢洪道位于河流弯道上,为了使得挑流水舌落入河道,初步考虑采用右边墙偏转4°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挑流水舌入水点偏向右岸河道,随着下泄流量不断增大,水舌入水点逐渐向右岸山坡偏移,在河道右侧形成范围和强度较大的回流,同时不断冲击右岸岸坡,对岸坡的安全稳定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5种优化方案,通过试验对比5种优化方案下的水流流态、水舌、冲刷坑深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右边墙偏转6.9°,左边墙偏转8.6°,中间为高坎的差动式方案最佳,起到了设计优化的效果,也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 17(1):20-22,31.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6
摘要:针对宣州区某立式轴流泵站水泵装置进行分析,验证水泵设计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如伴随冲击、二次流、汽蚀等有害物理现象,防止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设计中采用 CFD 技术对立式轴流泵装置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针对进水流道、泵段、出水流道的内部流态进行了分析判断应用,从而得出立式轴流泵全工况外特性。结合水泵装置模型试验得到水泵试验外特性数据,对比试运行参数,验证了水泵基本性能。结果表明 CFD 计算能初步快速的判断避免不利流态,试运行的工况点水泵性能与 CFD 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较相近。因此,对大中型立式轴流泵站同时进行 CFD 计算和装置模型试验是必要的,均对水泵的性能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022, 17(1):23-2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7
摘要:2018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由于缺乏过渡期管控政策,在生态保护红线“一刀切”政策下,全国铁路、公路、水利、电力、能源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因生态保护红线而形格势制,甚至造成了各行业部门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2020年7月安徽省印发了建设用地过渡期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工程建设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论证政策,即工程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应进行不可避让论证。本文基于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专家的宝贵意见,结合笔者在生态保护红线领域的工作实践,对如何编制论证报告提出一些探讨。
2022, 17(1):27-31.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8
摘要:底枢承座是人字门运转的关键零部件,不仅起到载荷传递作用,还承接作为底止水与侧向刚止水过渡连接。因具有加工困难、安装复杂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上对承座止水设计时常用的三种方法:对渐开线法、多段圆弧法以及单一圆弧法进行一一推导。并结合制造工艺,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对三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承座的最优设计方法。为船闸底枢承座止水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022, 17(1):32-34,3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09
摘要:干旱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旱限水位是做好水源工程抗旱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综合考虑湖泊上游来水、区间用水、通航等因素,提出了有闸控制湖泊分期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方法,并以女山湖为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基本符合女山湖的实际情况,能够为区域防旱抗旱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2022, 17(1):35-3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10
摘要:生态水位;沱河;保障措施
2022, 17(1):39-41,45.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11
摘要:在水文应急监测中,使用普通水准测量引测高程工作繁杂,效率低下。以水文应急监测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对基于AHCORS 的网络实时动态(RTK)差分测量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测量高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的高程精度指标优于四等水准测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022, 17(1):42-45.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12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于灌区建设,改善灌区现代化水平不高、水资源管理落后、无法实现统一调度、供配水控制工程不能实时监控、水量统计与计费征收等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驷马山灌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基于一张图实现水量、水位、水质等监测信息的实时监视与预警功能,辅助工作人员制订用、配水计划,实现供配水调度管理、水量统计与计费征收等功能,满足工作人员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为管理决策提供便捷的信息技术支持,提升了灌区信息化的水平。
2022, 17(1):46-4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1013
摘要:为提升水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运行维护能力,实时掌握工程管理的动态信息,以月潭水库基于 BIM+GIS 技术建立的一体化平台为例,梳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分析了平台构建的总体架构,研究了一体化平台建立的关键技术,结合月潭水库信息化系统,探索 BIM+GIS 可视化应用技术路线,为月潭水库运行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