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8,30.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1
摘要:/
2023(1):9-14.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2
摘要:颗粒堵塞是影响地下水人工回灌效率的主要因素,揭示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引起颗粒堵塞发生发展的颗粒沉积机理规律,为减少回灌堵塞、提高回灌效率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对已有关于回灌颗粒堵塞现象和颗粒沉积理论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现阶段相关研究不能定量地观测颗粒堵塞的微观物理过程,颗粒堵塞机理与颗粒堵塞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不完全清楚,跨尺度耦合研究不充分。
2023(1):15-1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3
摘要:增量塑性理论中,雅可比矩阵是描述材料应力增量-应变增量关系的矩阵,是有限元程序编译的重点。现有商用有限元软件常采用隐式表达形式编译,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现不直观。本文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推导了Von Mises 屈服准则雅可比矩阵的显式表达。采用 Fortran 计算机语言编写了UMAT子程序与ABAQUS软件联立求解。通过实例与隐式表达的计算对比,显式表达的计算精度与隐式表达一致,计算收敛性较好。由弹塑性雅可比矩阵的一般形式推导出的Von Mises屈服准则的显式表达雅可比矩阵,力学概念清晰,也便于程序编译。
2023(1):19-2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4
摘要:为研究绿色发展背景下不同地区农业用水效率时序与空间的差异,在DEA中嵌入农业面污染源,构建环境约束下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安徽省为例,运用该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效率值时序变化及空间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对效率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水环境约束下,2011—2020年间安徽省农业用水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南北两端效率值较高、中部较低,最大影响因素是污染源。研究表明,动态规模报酬下环境污染对约束效率呈负向影响,划定DMU决策单元时应考虑效率溢出,该研究可为绿色农业用水效率测度提供参考。
2023(1):27-30.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5
摘要:针对淮北平原区潜水埋深较浅和动态变化较显著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降雨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机理与入渗过程数值模拟等主要内容的研究进展,提出下一步需要开展不同潜水控制埋深的降雨入渗实验模拟和监测。从理论层面剖析并阐明淮北平原区潜水动态变化影响降雨入渗机理,并提出了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平原区水文循环理论和模拟方法提供基础支撑。
2023(1):31-34.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6
摘要:消力池深度计算是底流消能工消能防冲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出池河床无水状态在泄水建筑物运行之前实际存在。为了解决消力池深度计算的困难,构造池深差方程,介绍了不求导加速迭代法(弦截法)计算收缩断面水深的步骤,进而求得消力池深度。结果表明:消力池深度计算值最大对应的下游水深为 ht=φ '-2/3hk。 研究成果对消力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023(1):35-38,4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7
摘要:为揭示某泵站水泥土双向搅拌粉喷桩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地表形成冒水空洞的原因,采用高密度电法和静力触探法对空洞及周边部位进行补充勘测探查,并采取埋设排气管和压密注浆措施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穿堤涵第4-5节地层含砂量较大,局部有粉砂、砂壤土夹层或透镜体夹层,随着喷粉压力在粉砂性土夹层中蓄积、连通,在地表相对薄弱环节集中排泄,形成地面集中冒水点,带走土颗粒,形成冒水空洞。在冒水点附近埋设排气管和压密注浆处理后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层水泥土双向搅拌粉喷桩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1):39-43.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8
摘要:为快速准确的提取SAR卫星数据中的水体信息,采用2020年汛期SAR卫星过境华阳河湖泊群流域获取的雷达数据,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迭代水体OTSU-SDWI阈值分割方法(简称“AIOS 阈值法”),并从定性和定量两种角度与VV阈值法、VH阈值法和SDWI阈值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性角度,VV阈值法难以识别河湖藻华区域的水体信息,VH阈值法和SDWI阈值法存在将潮湿的滩地、池塘等识别为地表水体,易引起水体监测结果偏大,AIOS 阈值法的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从定量角度,AIOS阈值法的提取结果精确率和准确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完整度低于SDWI阈值法。实验表明AIOS阈值法可以识别藻华区域的水体信息,具有自动化程度强、检测精度高的优势,对于提升内陆水体信息分布监测的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1):44-4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1009
摘要: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劳动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对灌溉土壤的数据采集,结合物联网技术、网络异构融合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远程控制,整个过程为网络实时闭环控制,过程可靠性、精准性高。智能灌溉系统可结合不同作物的具体需求设定相对应的灌溉目标和任务,能有效减少水资源、肥料、劳动力等相关成本。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智能灌溉技术可为未来实现农业用水高效利用、节约人力成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