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与探讨
    • 冬季节制闸调控对巢湖水质影响评估

      2023(3):1-6,20.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1

      摘要 (2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厘清湖泊大型节制闸工程冬季不同调控对湖泊水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提升湖泊水环境质量、保障供水安全和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巢湖数字流场平台,以 2020 年冬季巢湖高水位为背景,模拟了巢湖闸稳定泄流、分时段泄流和综合泄流三种调控方案下巢湖总氮、总磷、氨氮和藻类生物量的响应特征和后续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泄流方案可降低巢湖全湖氨氮和西半湖总氮、总磷浓度,但会造成中东部湖区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全湖藻类生物量的上升;稳定泄流方案影响最为明显,该方案下全湖氨氮浓度平均下降 4.13%,藻类生物量平均上升 6.59%。开闸泄流有利于缩减湖体氮、磷、藻的总存量,有利于后期较大水时巢湖总磷、总氮浓度的控制。

    • 浸水时间对水工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影响研究

      2023(3):7-10,2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2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浸水时间沥青混凝土的弯曲性能,通过小梁弯曲试验研究了浸水时间 0,50,75,100 h 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弯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浸水时间对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的应力 - 应变曲线、弯曲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其峰值应力下降,试件破坏形式主要呈延性破坏;在 3℃和 15℃时,沥青混凝土随着浸水时间增加,其抗弯强度减小,浸水时间在 50~100 h 时沥青混凝土抗弯强度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在 15℃时,沥青混凝土的弯曲模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弯曲模量逐渐趋于稳定;在 3℃时,沥青混凝土在浸水后弯曲模量下降较明显,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弯曲模量逐渐稳定。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沥青混凝土仍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和变形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沥青混凝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 大型复线船闸闸室底板混凝土热学参数优化反演

      2023(3):11-16,3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3

      摘要 (2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大型复线船闸闸室底板混凝土绝热温升参数和表面放热系数,建立了组合指数式绝热温升的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有限元模型,基于临淮岗复线船闸闸室底板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实测温度,采用正交设计 -BP 神经网络 - 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反演获得了混凝土的热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设计 -BP 神经网络 - 数值计算的方法较室内试验获取的混凝土热学参数更快速、更符合工程实际;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为 62.06℃,3 d 前后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分别为34.43 kJ/(m2·h·℃)和 47.52 kJ/(m2·h·℃),侧表面放热系数为 19.42 kJ/(m2·h·℃);由于没有模拟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导致前 3 d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底板内部温度和 3 d 后的表面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反演的闸室底板混凝土热学参数是可靠的。

    • 实用堰后接梯形断面泄槽水面线计算方法探讨

      2023(3):17-20.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4

      摘要 (2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梯形断面是泄槽最常用的断面形式之一,泄槽水面线计算对溢洪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实用堰后接梯形断面泄槽起始水深及水面线计算须求解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传统试算法计算过程繁琐,需要多次计算才能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为解决实用堰后接梯形断面泄槽水面线计算的难题,构造坡降差方程,介绍了弦截法计算泄槽水面线的具体步骤,并对起始水深方程进行恒等变形,得出了起始水深的直接计算公式。实例表明,采用的计算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建设与管理
    • 复杂地质条件下泵站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2023(3):21-24.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5

      摘要 (2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条件对泵站地基处理设计影响较大,以沿江某泵站为例,针对泵站处复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工程特点,经过方案比较,采用塑性混凝土围封墙解决了渗透稳定和砂土液化问题,利用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 + 换填复合地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 首件制在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中的应用

      2023(3):25-2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6

      摘要 (2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实行首件制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以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混凝土渡槽槽身预制和水闸现浇混凝土底板为例,分析首件制在水利工程中的管理模式、应用流程,通过首件工程选定、施工准备、工序实施、检查与纠偏、验收与评价等流程开展首件制质量控制。结果表明,首件制的实行,可以改进、完善施工工艺,有效提升工程质量。

    • 潜水作业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3(3):29-32.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7

      摘要 (2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利工程中潜水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作业形式,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尤其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潜水作业在水利行业中日常管理、维护检修、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新时期安徽省水利潜水作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潜水作业在水利工程中的工作思路,促进水利潜水作业更好更广泛应用,在安徽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 河道管理实践中小微涉河活动监管与对策探讨

      2023(3):33-3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8

      摘要 (2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河道管理实践中小微涉河活动监管,保障防洪安全,助推河道工程标准化管理,结合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小微涉河活动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常见的几种小微涉河活动对堤防运行安全、河道行洪安全及堤防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探讨具体控制原则和处理措施。河道管理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小微涉河活动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消除或减轻小微涉河活动的不利影响。

    • >水文水资源
    • 内涝和外洪遭遇情景下洪水风险要素解耦模拟

      2023(3):37-43.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09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定洪源作用下的洪水风险要素是编制洪水风险图、开展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内涝、外洪等多洪源遭遇情景下,因多洪源耦合作用于洪水风险要素,解耦特定洪源作用下的洪水风险要素是洪水风险分析的难点。基于示踪剂法原理,提出内涝和外洪遭遇情景下洪水风险要素解耦方法。该方法是将特定洪源表示为含有标志示踪剂的源汇项,利用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得到标志示踪剂浓度时空变化过程,通过标志示踪剂分布范围解析特定洪源前锋到达时间,将标志示踪剂浓度比例与淹没水深数量积视为特定洪源作用下淹没水深。解耦方法经过理论公式推导,并通过案例实证进行了验证。以淮河干流 1991 年洪水蒙洼蓄洪区典型进洪过程为例,对蓄洪区启用后区内淹没水深、前锋到达时间等洪水风险要素进行解耦,并绘制了进洪洪水前锋到达时间,以及内涝、进洪洪水作用下淹没水深空间分布图。区内蓄洪量解耦为进洪量和暴雨内涝积水量,第 1 次进洪结束时,进洪量占蓄洪量的 85.47%;第 2 次进洪结束时,第 1 次进洪洪水、第 2 次进洪洪水及内涝水量分别占蓄洪量的 26.80%,64.15%,9.05%。在内涝和外洪遭遇情景下,运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提取进洪洪水的前锋到达时间,且能解耦受内涝、进洪洪水等洪源作用下的淹没水深。

    • 氧同位素在浑善达克沙地杨树林土壤水分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2023(3):44-4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303010

      摘要 (2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乔木林地土壤水分来源以及潜水与土壤水之间的补给联系,以正蓝旗杨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两端元法分析降雨和地下水不同生长期对乔木林地土壤的贡献率,分析水分循环中大气降水、土壤水以及地下水“三水”δ18O 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水中地下水 δ18O 值变化幅度最小,土壤水中 δ18O 值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加深逐渐变小,降水 δ18O 值季节性特征明显,当地降水线斜率小于全球降水线斜率,表明降水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降水对土壤水的贡献率随土壤纵向加深而减少,其中表层(10~40 cm)土壤水主要受降水补给,平均贡献率为 81.90%;根系密集层(70~160 cm)土壤水受降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降雨平均贡献率为 37.14%,地下水为深层(160~290 cm)土壤水主要贡献水源,平均贡献率为96.45%。夏季降雨强度和频次变化条件下,降雨对表层和根系密集层土壤水贡献范围受降雨量影响波动明显。

当期目录


年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江淮水利科技 ® 2023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