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安全鉴定浅析
    张巨升
    2021(4):27-28. DOI: /
    [摘要](11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立足于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安全鉴定,浅析了泵站安全鉴定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形成了泵站安全鉴定整体框架与思路,为泵站更新改造及设备报废更新提供依据。
    2  江巷水库灌区工程移民实物调查的几点思考
    陈 斌
    2021(4):24-25. DOI: /
    [摘要](106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灌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调查是灌区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灌区工程正常建设、运营、管理的必要前提。 本文以江巷水库灌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调查为例,分析探讨灌区工程移民实物调查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类似工程开展移民实物调查提供参考。
    3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任 黎
    2021(4):39-41. DOI: /
    [摘要](10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提升全省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巩固拓展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组织开展了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中心省级平台建设,平台建成后实现全省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的汇集存储、统计分析和综合应用,大大提升了各级单位的业务管办效率,增强了农饮供水工程监管能力。
    4  梅山水库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季松群
    2021(4):26-,46. DOI: /
    [摘要](10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梅山水库基本情况,在分析标准化管理存在短板的基础上,针对水库标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的主要任务。
    5  徽州区农田水利规划之浅见
    黄永霞
    2021(4):35-36. DOI: /
    [摘要](100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为充分发挥黄山市徽州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与效益,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在对区内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徽州区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策略,供类似山丘区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参考。
    6  浅论史河流域小水电工程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陈德军
    2021(4):31-32. DOI: /
    [摘要](9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史河流域内山区水利工程及小水电站统计数据分析,具体以黄泥庄水文站测验结果为例,阐述了小水电工程建设对史河黄泥庄水文站水文要素和水文规律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如何通过改变测验手段以适应新的水文变化需求。
    7  茨淮新河灌区泵站自动化改造思考
    王维维
    2021(4):42-43. DOI: /
    [摘要](98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对沿茨淮新河主要泵站进行自动化应用水平现场查勘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实际运维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利辛县谢刘站为例,阐述了以灌区数字化建设为背景的泵站自动化系统,并从运行安全监控、视频监视系统等方面思考灌区泵站自动化改造方案。
    8  乡村振兴战略对水库移民安置主要风险因素的影响
    尹宜松
    2021(4):29-30. DOI: /
    [摘要](9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下浒山水库移民安置于2014年12月17日开始,目前任务已全部完成。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共有7种生产生活安置方式,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文章以下浒山水库移民安置为例,梳理了移民安置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移民安置后稳定发展的作用。
    9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新建渠道利用已建灌区渠道的合理性分析
    康鸣雷
    2021(4):37-38. DOI: /
    [摘要](9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在对小浪底北岸灌区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输水功能、投资、工程实施难度、灌区补水等方面进行三干渠渠道线路比选,认为合理规划小浪底北岸灌区渠道线路,适当利用已建广利灌区渠道,能够满足小浪底北岸灌区的输水灌溉功能,有效地改善灌区输水环境,减少项目占地和投资。
    10  涉水工程对青阳(二)水文站 设站功能定位的影响分析
    舒 州
    2021(4):33-34. DOI: /
    [摘要](87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青通河流域中下游相继建成一批拦、蓄、引水工程,涉河工程建设在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同时,也改变了青通河小流域原有的水文特性,对流量测验、资料整编和流域产汇流规律分析带来诸多困难,给流域防洪和水文监测带来一定压力。
    11  合肥市河湖长制工作成效与建议
    高乾阳
    2022, 17(3):43-45.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3012
    [摘要](84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合肥市推行河湖长制的现状进行探究,通过总结合肥市河湖现状和合肥市开展河湖长制取得的工作成效,针对合肥市推行河湖长制过程中存在的河湖长职责不够明确、跨界河湖联防联控不到位、河湖长制考核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强化河湖长制履职尽责、推动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畅通社会参与渠道等具体建议,为今后合肥市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供参考。
    12  基于声呐成像的水下结构检测技术
    罗居刚,张景奎
    2022, 17(3):1-4.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3001
    [摘要](8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水下结构检测是涉水工程运维管理及安全评估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基于声呐系统的水下结构检测技术通过点云成像能够直观反映水下结构的服役状况,可为涉水工程运行管理、应急抢修及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水下声呐成像系统的检测效果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水下声呐成像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在水质浑浊的低能见度环境下也能够较好地完成水下检测任务。该系统较之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水下环境适应能力强、作业灵活和直观高效的优点,可极大地提高水下结构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13  三角闸门浮箱设置方案对比分析与研究
    刘 浩
    2022, 17(3):32-35.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3009
    [摘要](8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中高水头工作门浮箱设置研究甚少的现状,以引江济淮工程庐江船闸下闸首三角闸门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 ANSYS,建立浮箱式三角闸门和非浮箱式三角闸门两种不同数值模型,详细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门体、桁架等主要构件结构强度及刚度变化,以及浮箱设置对顶、底枢等运转件设计的影响;对中高水头三角闸门推荐选择非浮箱式的设计,并为同类型三角闸门设计提供参考。
    14  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在长江河道监测中的应用
    李颖
    2022, 17(3):13-16.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3004
    [摘要](8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简述了无人机航测和卫星遥感的基本特点,对新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无人机航测在长江河道监测中的作业流程和卫星遥感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证了新技术在长江河道测绘、河势分析和抢险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该技术方法为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面实现“十四五”水利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5  水泥土搅拌桩在六安市龙嘴排涝站工程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朱传国
    2021(4):18-19. DOI: /
    [摘要](75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以龙嘴排涝站地基处理为例,采用3个系列6组方案,通过计算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分析水泥土搅拌桩桩径、桩长及桩距与单桩竖向承载力容许值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桩端均位于承载力较高同一土层时,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容许值与桩径D关系紧密,与桩长L相关性不大;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受桩径D、桩距d的影响显著,与桩长L关联性不大。相关成果与一般规律相吻合。
    16  浅谈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王 兵
    2021(4):22-23. DOI: /
    [摘要](74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因操作简便、可靠、快速、经济等特点,现已成为工程检测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根据作者多年工程检测实践经验,结合相关理论,总结出影响泵送混凝土回弹特性及误差的几大因素,即浇筑面、检测操作、碳化深度及混凝土龄期,注重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现场检测的精度。
    17  病险水库土石坝防渗加固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黄海波
    2021(4):20-21,28. DOI: /
    [摘要](7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病险水库土石坝防渗加固效果的常规检测方法、物探检测方法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针对土石坝型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效果的评价方法。
    18  粗骨料粒径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韩 炎
    2022, 17(5):1-4,22.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5001
    [摘要](6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明建筑国标规定粗骨料是否满足水工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了粗骨料最大粒径为 31.5 mm 和 40.0 mm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采用水工碎石配制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单位用水量均有一定降低,与采用国标碎 石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和弹性模量试验值基本相同。参照《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规范》(SL 775—2018)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耐久性评定,选取的构件在碳化环境下耐久性评定结果为 B(基本符合),渗透压作用下耐久性评定结果为 A(符合)。研究结果表明:国标标准规定下的粗骨料粒径在混凝土中应用时,可以满足水利行业规范中水工混凝土性能规定的要求,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粗骨料获取来源不足的现实问题。本次研究仅对比了不同最大粒径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热学性能以及长期性能尚未开展系统研究。
    19  巢湖水环境水生态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单开进,陈开宁,吴 师
    2022, 17(5):35-39.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5010
    [摘要](5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依据 2017 年—2020 年巢湖健康状态报告,重点分析评价了导致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水环境、生物两类关键要素。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蓝藻密度较高、水生植物稀少、鱼类小型化。提出巢湖治理必须综合施策,分区施策,分类施治,重点削减西半湖污染物通量和修复湖区生态。在强化流域水环境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南淝河、派河等重点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尽快研究解决湖区污染物进出不平衡和持续增加的问题,找出各环境因子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藻密度、水华程度、水华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定量关系,制定重点污染因子消减对策和蓝藻水华控制措施。充分论证巢湖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方案,进一步加大湿地和水生植物建设和维护力度。开展巢湖水质生物调控和污染底泥控制试点工程,有计划地开展鱼类结构优化调控,保持水体生物链的健康发展。
    2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雷少华,金 秋,耿 韧,徐 春,陆心怡
    2022, 17(5):44-48. DOI: 10.20011/j.cnki.JHWR.202205012
    [摘要](54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单一遥感数据源存在空间与时间分辨率相互制约的问题,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可提高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监测时效和精度。 研究分析了多种遥感融合方法,并将最优融合结果应用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壤侵蚀监测,结果表明:1)先进行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再进行时空自适应融合的方法(STARFM_NND)在目视评价、定量评估等方面表现最优;2)基于 STARFM_NND 融合得到的土壤侵蚀面积监测结果与真实高分影像反演结果相比,精度优于 97%;3)贾汪区 2021 年水土流失总面积 71.65 km2,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分别为 64.25 km2、6.35 km2和 1.05 km2。 研究提出的 STARFM_NND 融合策略能够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地物类型变化预测和土壤侵蚀监测,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当期目录


    年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江淮水利科技 ® 2023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